近年来,我国出台了系列相关政策,以更好地促进乡村建设:2005年,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美丽乡村”生态建设方针,指出要把乡村综合整治、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作为重中之重;2018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更新和优化了美丽乡村建设的要求,表示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关键;2022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提出推行乡村绿色规划、绿色设计、绿色建设的要求。
传统乡村墓地通常只注重埋葬功能,欠缺对墓地的景观和生态方面的思考。坟头墓地建设无序,盲目地追求封建迷信中的风水宝地,使得土地变为腐朽,周边土地变为荒芜,造成沃土良田和山林等宝贵资源的浪费,同时由于缺乏相应的土壤保护措施,也极易造成水土流失或土地塌陷。植物配置形式单一,过多种植松柏类植物,仍保留坟头和立碑,常造成“墓碑林立”、“青山白化”等不良现象,对美丽的村容村貌和乡村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使乡村墓地成为人们口中的阴森恐怖的是非之地,与民政部所提出的“绿色葬礼”和“生态公墓”的先进理念相悖,未将生态保护与传统墓葬结合起来,不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在景观规划设计领域中,对公墓的研究较为滞后,对乡村公益性公墓的研究更是如此。乡村地区墓地大多为村民自主建设,缺乏统一科学的规划设计,目前尚有的公墓规划设计也只停留在将各种墓葬形式进行简单排列的阶段,缺乏对公墓空间特征的营建,公墓景观千篇一律,人工痕迹重,无法满足人们的精神情感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