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公墓的建立不占用宝贵的土地资源,利用荒山瘩地修建是公墓建立的基本原则,在国务院颁布的《殡葬管理条例》第十条规定:“禁止在耕地、林地,城市公园、风景名胜区和文物保护区,水库及河流堤坝附近和水源保护区,铁路、公路主干线两侧建造公墓”在建设公墓的同时,也应加大力度保护生态环境,对此《指导意见》提出,经营性公墓要从严审批,取缔非法公墓,治理豪华大墓,加大殡葬资源循环利用率,墓碑小型化、艺术化。...
我国各个地区的墓园规划千篇一律缺乏文化内涵建设,是我国墓园建设中的一大缺口。作为城市历史特色文化的展示窗口,墓园文化内涵建设的缺失导致其各地墓园的建筑单体、景观形式、色调等大致相同,无法体现地方文化特色,人们在墓园中感受不到文化和情感的共鸣。我国的现代墓葬发展起步较晚,但是墓葬文化由来己久,它从某一方面映射出的是当时社会和当时当地的物质精神生活,每个时代的独特文化特性应该体现在墓园的景观设计形态上,以墓园的空间布局、建筑单体、小品形象等为载体,传递独特的墓园文化。目前,大部分墓园多以儒家孝道和风水文化来表现传统的墓园文化,忽略了从多方面建设具有文化内涵的现代墓园。...
风水理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独树一帜,是中国古人在处理生存环境时凝聚而成的智慧结晶,作为一门独特的文化景观风水学问博大精深,非常深奥复杂,本文不做深入研究,仅从与文章相关的角度进行分析探讨风水学理论对墓园规划的影响。...
墓园人口处的主广场,通过不同材质和颜色的对比形成独特的视觉感受。通过平静的水池周围环绕着钢材质的高墙,红色的高墙,白色的路面,柔和坚硬的结合,红与白的对比,整体风格沉稳安宁。犹如在向到来的人们示意,这里通往一个崭新的宁静世界。公墓当中的灵堂风格整齐而沉稳,通过屋顶绿植来缓和沉闷的氛围。墓园当中的道路设计又笔直转向曲折,沉稳整洁的主干道配以曲折蜿蜒的林荫小路,打破了传统园单一的硬化路面设计。景观细部的设计同时包含了灯光、水体、景墙等等,通过暖色系的灯光,宁静的水面,高大的景墙,让人们祭奠逝者的同时感到温暖与宁静。“光之庭院”为园中的悼念塔,通过灯光的氛围烘托,一树一塔,院落的留白处理,空旷而温暖的环境使人沉浸于思念当中。当我们思考什么样的墓园景观可以体现人文关怀,情感又该如何表达。韩国思安公墓可以为我们提供很多值得借鉴性的思路。...
除去皇家园林及纪念性陵园此类特殊墓园。城市的普通人群的墓地仅关注埋葬功能,加之墓地建造带来的经济效益低下,城市里的墓园大多都是简单的墓穴配合水泥墓碑的形式,路面大多只做简单硬化处理,通过一排排的方盒子满足骨灰的安置需求。占据大面积的墓穴排列和路面硬化,单一的植物配置,使得墓园仅仅具有埋葬死者的功能,忽略了生者的需求,墓园景观因此丧失了调节空气的绿化功能和提供休息游园的休闲功能,形式单一导致了功能的缺失,使得非祭祀节日里墓园萧条冷清,于城市规划而言既是环境资源的浪费,同时也是人文关怀的缺失。...
墓园的布局架构大致可以分为两中模式,轴线模式和自然式模式。轴线模式是通过明确的中轴线串联建筑与重要的节点,主景突出,形成庄严肃穆、气势恢宏的空间氛围;自然式布局整体空间无明显的中轴线,空间灵活多变,各要素自然布置,手法多效法自然,但是高于自然,具有灵动多变、幽雅的自然之美。...
墓园设计应当尊重自然,师法自然,充分利用环境、地形等要素加以人工规划。从当前民众的殡葬需求和殡葬心理出发,尊重所处地区分布民族的丧葬习俗和殡葬文化。墓葬区的墓型设计应考虑到不同背景、层次等的人群需求,提供多种选择、多种规格的安葬方式,要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进行规划。殡葬用地尽量不占用生活、生产用地为前提,遵守国家相关殡葬法律、法规及政策,提取场地特征,体现现代科技特征,设计基于殡葬文化理念下并秉承生态人文理念去合理规划设计墓园。充分发挥墓园的殡葬、纪念、生态、教育、休闲等功能,满足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使墓园成为一个融入文化艺术和园林景观的公益园地、教育基地、纪念场地、艺术天地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基地,追求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高度融合。建设分期循序进行,为将来发展留有余地,促进城市生态园林建设的发展、城市文化建设完善城市绿地系统建设。...
在现代殡葬文化影响下的现代墓园建设和发展要确立多元化处理骨灰,大力倡导不占或少占土地的方式增强节约殡葬用地、保护环境、崇尚科学文明、依法管理经营、热情周到服务等五个观念。实现把墓园建设成为以人文景观为主体的现代化墓园。根据中国多民族的各种传统葬法,结合现代殡葬文化理念,将一些合理、绿色的殡葬方法创新并推行,构成了墓园多种墓葬区域,丰富了墓园殡葬功能,提供给丧属多种选择,还大大丰富了墓园景观,成为墓园设计中重要一项。...
在现代城市墓园设计中皆以突显殡葬的文化为中心,运用空间艺术和设计手法,构成不同空间和场所,营造出了一个“慎终追远”的文化氛围,以“孝”为核心的墓园的特定环境氛围,还加强对墓园这个特殊的环境营造,如墓地的造形、墓园文学的倡导、方便祭祀的交通设计、环境的改造等。努力改变了传统墓区的恐怖色彩,建设公园化墓地,融入城市现代之进程,让其成为人们休闲生活的又一场所,成为现代人接受生死观教育的重要课堂。对传统丧葬活动中的迷信成分进行抵制和消除,通过在现代城市墓园建设中进行引导、控制、协调,使其向正确的方向发展,体现殡葬文化的与时俱进。我国现代殡葬文化体现出了对传统殡葬文化的改革和创新,为更好地为以后的墓园设计作出正确的指导。...
因为国内没有明确农村墓地使用权及其法律性质的规范,所以学者按照学理对墓地使用权按照权利属性划分为债权性墓地使用权和物权性墓地使用权,农村墓地使用权的法律性质就有了“物权说”与“债权说”两个理论观点。虽然目前农村墓地使用权属于物权性质的理论为主流观点,但是学界对此依旧争论不体。坚持“物权说”的学者认为农村墓地使用权的性质是特许物权、宅基地使用权、建设用地使用权或者特殊的用益物权。坚持“债权说”的学者则认为农村墓地使用权的法律性质是租赁合同关系或者行政服务合同关系。...